是誰促成了強迫障礙
潔癖、完美主義雖然算不上是病態,但在大多數具有這種性格特點的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強迫障礙的影子。所謂強迫障礙就是人不自覺地陷入某一令自己痛苦的想法中并被迫實施某一行為的狀態。所謂事出有因,強迫障礙也并非憑空出現的。
專家研究發現,強迫障礙的出現大多與以下幾種因素有關:
一、學習與觀察
學習和觀察是導致焦慮的條件性刺激,其產生過程為:原初的焦慮--誘發刺激聯結(無條件反射)--觀察和思維的激發--獲得實際的焦慮。雖然強迫可以基于不同的途徑習得,但一旦獲得之后,個體便發現借助于強迫障礙的一些活動可以幫助減少焦慮,所以每當發生焦慮的時候,他們便采用強迫的方式來緩解個體的焦慮,但這樣卻強化了個人的強迫。
二、遺傳
據調查,病人的父母中強迫癥的患病率為5%-7%,比群體的發病率要高得多,患者的同胞、父母及子女屬強迫性人格者也較多。可見,強迫障礙與遺傳脫不了干系。
三、系統家庭的影響
成員之間的互動結成了一定的系統,在這里,個體的行為是由于他人的行動影響所致,反過來,他也會以一種循環的方式去影響他人。
四、素質(病前人格)
調查顯示,約2/3的強迫障礙人群在病前即有強迫性人格或精神衰弱,其主要表現為:注重細節,做任何事都力求準確、完善,循規蹈矩、缺少決斷,寧折不彎及脾氣急躁等。
五、社會心理因素
處境困難、家庭不和、環境變遷、責任加重、喪失親人、受到驚嚇等都可促成強迫障礙的明顯化。
總之,強迫障礙的原因是有跡可循的,癥狀的控制和治療也是有“法”可依的。通過對以上誘發原因的分析,患者和治療者可以使治療更具目的性,更有針對性。